当前位置 : 首页 > 媒体关注

德州第66例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关然:二次撸袖为患者生命“续航”

2022-03-23 14:22:56来源:德州晚报

来源:德州晚报20220323第9版 记者汤锦瑶 通讯员 周娜

  阳春三月,草长莺飞。在这个温暖的季节,东北姑娘关然在德州进行了一场暖心接力善举。时隔13个月,她再次撸袖捐献造血干细胞,为素不相识的白血病男孩送去了“生命火种”。她的“人道、博爱、奉献”精神也擦亮了“德州红 奉献美”红十字志愿服务品牌。

 

 

2020年获得博士学位的关然,从家乡哈尔滨来到德州,在山东新希望六和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任研发部经理助理。当年8月,她接到了哈尔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通知,被告知她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。“一份沉寂了7年的希望种子终于发芽了!”当时,关然的心中跳跃出两个字“幸运”。“小时候我想当一名医生,治病救人是我的理想,但由于种种原因,我没能如愿。如果能够通过我的造血干细胞可以救人,也算是实现理想了!”2021年2月24日,关然完成了第一次造血干细胞采集。

关然成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起缘于2009年4月的第一次献血。“从小就听妈妈说她参加无偿献血的经历,她告诉我献血可以救人,当时妈妈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变得更加高大神圣起来。”上大学后,她送给自己的第一份礼物就是走进献血屋撸袖献血。从那以后,每半年她都会献血一次。2019年12月从学校毕业时,她已累计献全血(成分血)47次。

2013年5月,关然自愿加入中华骨髓库,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。“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过程并不复杂,就是从两个手臂的固定位置插入采集针,建立采集的管道。然后从一只胳膊抽血,出来以后进入体外循环机,把需要的干细胞分离出来,其余的血液再从另外一个胳膊输送回体内。”

 

 

3月22日下午,关然静静地躺在济南某医院的病床上,看着鲜血从手臂抽出,通过体外循环,让“生命的种子”留在容器中,“希望那位素未谋面的白血病男孩能够早日康复。”她默默祈祷,这与第一次采集时的心情相同。

第二次采集造血干细胞的过程,持续了两个多小时。

“不出意外,6个小时后,这袋 66毫升的淋巴细胞,就可以输给患者。”想到这些,关然长长地舒了一口气。关然此次成功捐献,让她成为德州市第66例、全省第1120例、全国第1296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,也是德州市第二例二次捐献,今年的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。

“13个月内,我身体没有任何不适,而且还长了5公斤。如果您也想尽自己所能挽回他人的生命,请伸出手臂,采集8mL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,为亟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病患者重燃生的希望吧!”她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队伍中来。